你曾經想過嗎?在水族箱裡游來游去的魚,也會感受到壓力與痛苦。在魚缸供人觀賞、在餐桌上出現的魚,其一生經歷的,是人類看不見的掙扎。

去年,我們從籠鍊犬、收容所動物、特寵管理到展演動物,一步一步帶大家看見那些無法為自己發聲的生命,今年,我們要繼續「動起來保護牠」的腳步,邀請你一同關注,那些生活在水中的牠們——魚類。

魚會痛嗎?魚有感覺嗎?當我們在談動物福利時,魚卻常常被人類遺忘。其實最新的科學研究、動保觀念、國際政策,都正在告訴著我們:魚從來不是食物,也不是玩物,而是應該被尊重的生命個體。

然而,我們對魚類的了解仍有限,因此經常忽略牠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承受的壓力與不適。魚類有其特性及需求,當魚感受到壓力時,牠們可能會變得焦躁、食慾下降,免疫力下降,或出現異常行為,例如不停游動、摩擦底沙、一直吃泡泡等刻板行為或是攻擊同伴,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我們該如何提升魚類的動物福利呢?讓專家來告訴你!

TSPCA特別邀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黃之暘副教授 與 觀賞魚獸醫-潘世瑩醫師。之暘老師將從學術與實務角度,帶大家深入了解魚的感知、壓力反應與魚類動物福利。而實務經驗豐富的潘醫師,將分享觀賞魚的健康與行為異常觀察,以及魚類的行為豐富化與壓力緩解。

🌟【打造優質水世界——魚類飼養與豐富化指南】完整資訊連結:https://neti.cc/O7axOyx 🌟

【講師】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黃之暘副教授
-觀賞魚獸醫-潘世瑩醫師

【講座資訊】
🔸日期|2025.5.7(三)
🔸時間|19:00-21:00
🔸地點|線上,講座連結將於講座前3天寄送至報名信箱
🔸費用|完全免費
🔸報名連結|https://neti.cc/W67XJlG

一起關注議題!以實際行動幫助動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