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隻狗狗被鏈養在戶外,沒有任何的遮蔽空間!通報人觀察了幾天向調查員描述著現場...

調查員到場,看到一位大姐正在加設帆布,詢問大姐得知她前陣子遇見飼主,並提供一個塑膠狗屋給花花(狗狗名字),沒想到花花活力驚人,不到兩天塑膠狗屋就被拆得支離破碎,今日只好儘速前來增加帆布當遮蔽,幾天後,果不其然整天無所事事的花花又把帆布扯壞了,大姐和飼主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大家看到這會覺得花花很不乖嗎?怎麼一直搞破壞)

調查員了解後,充分感受到大姐已盡力也比飼主積極,因此調查員轉向與飼主溝通,要求飼主提升對花花的照養,必須確保花花每日有潔淨的飲水、適當的餵食、固定的環境清潔、人類的陪伴及外出時間,調查員就願意協助飼主現場改造,飼主答應了。

經過調查員和大姐幾天的觀察下,飼主對於花花的飼養有一定的維持與提升,調查員也守約的搬運近二十公斤的狗屋和棧板到場協助改善,提供花花堅固又實用的遮蔽休息處,並將鏈繩加長整整一倍,讓花花享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再給予花花耐咬玩具,豐富化花花的日常,後續大姐觀察花花跟新擺設相處的很好,拆家的行為消退了,之後調查員會再追蹤與向飼主推動更升級的動物福利,好還要更好!

您認為花花是問題兒童嗎?動物的大腦不同於人類,多數情況下,牠不具有邏輯/理解/判斷/解決能力。動物如嬰兒,好比嬰兒哭鬧,人類的處理不單是跟嬰兒說不準哭、哭夠了沒、到底在哭什麼!對嗎,反而是觀察理解嬰兒的需求,並做出相對有效的應變來化解哭鬧行為,對於動物,其實也只是如此。

因此當所飼養的動物出現行為問題時,與其負向懲罰動物(ex:破壞行為—>關籠/縮短鏈繩,吠叫行為—>威嚇拍打/上嘴套/電擊項圈,等這些應對,不但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更讓動物與飼主之間的關係走向下坡),不如人類自我調整,能更有效解決問題的根本(破壞行為—>物品收納好/提供藏食與玩具豐富化環境,吠叫行為—>觀察誘發原因,預防刺激源/找專業人員協助調整等)。

懇請大家在日常裡,共同呼籲身邊親朋好友,不要輕易的飼養任何一種動物,動物如嬰孩,需要投注大量的心力、金錢、空間才能使其發展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