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訪查路途中,調查員總是睜大眼睛留意四周。當看到住家前擺放著使用過的貓砂盆,剛好有遇到一位阿姨,便下車了解宣導。在揭開實際飼養面貌時,是調查員從沒想過的樣子。當我們表明來意後,原本警戒的飼主逐漸轉為友善,並主動帶我們去看她收養的貓咪;當她掀開遮擋的帆布,讓調查員心頭一震——竟然是鳥籠。籠內各關著1至3隻貓咪,總數多達8隻,旁邊還有兩個籠子也各關著3隻;飼主表示,她看到這些浪貓被狗追趕、咬傷,實在不忍心,便將牠們收養下來。起初沒有特別注意絕育問題,在放風時貓咪不小心懷孕,才導致如今數量暴增;但因為家裡人的反對,她也沒有能力提供更合適的地方,所以僅能在戶外空地用僅有的籠子將貓咪關起來保護,由於時間有限,僅能偶爾放風,導致貓咪長期困於擁擠空間中。



當下無法立即提供物資改善現況,在講解貓咪適合的飼養環境後,飼主也意識到目前的狀態並不符合,但礙於自身經濟的狀況沒有辦法提升環境,所以同意讓我們協助送養。看著貓咪們依舊對於人類很友好地反應,讓人不禁心疼,也更希望盡快為牠們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
複查時,帶貓咪做了初步檢查,也第一次與貓咪接觸,對於從未接觸過陌生人的牠們來說,反應出乎意料地溫和(調查員的雙手毫髮無傷)。也在就醫期間同步改善現場環境,因應現場能使用的範圍有限,原先的帆布會使貓咪被遮蓋的空間溫度過高,所以先用雙層貓籠加上黑網,增加活動空間及改變遮蔽材,變大的空間也可以在放置一直以來缺少的貓砂盆,雖然有些人認為浪貓沒有貓砂也能生活,但在野外,牠們能隨意挖土掩埋排泄物,這是貓咪的天性。因此對於在籠內的空間,貓砂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汰換了過小的飲水器與滾珠瓶,改以鍋碗提供,確保貓咪能獲得充足乾淨的飲水。



每當遇到飼主出於善意收養,卻在照顧能力與資源不足下陷入困境,調查員也在確認飼主無法提升飼養條件後,大多會勸導飼主放棄飼養;但協會沒有收容動物的空間,大多需要在現場等待,所以優先還是會改造環境先讓動物有合適的生活環境,並持續與飼主溝通小幅度的提升以確保在送養前動物的福利可以被維持,讓飼主可以真正意識到飼養動物的準備及花費都是必須先準備好的,有些飼主在理解後,會坦言:「這隻送出去後,就不會再養了。」這句話,也再次提醒我們飼養前的思考,真的非常重要。
但真的在路上看到遊蕩的動物可以怎麼幫助牠們呢?收養並非唯一選項,可以先評估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以照顧好動物,或是目前社會上有非常多的關於協助浪浪的地方,聯繫相關單位或團體協助,可以讓動物先有安全的休息環境;即使無法收養,您仍然可以成為牠們的守護者。無論是當志工、捐款,或只是分享資訊,都可能讓牠們的生命迎來改變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