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分享的是一隻比特犬案件。這隻狗狗長年被鏈綁在屋外,沒有遮蔽物,也沒有能好好休息的空間,只能趴在堅硬的地面上。與飼主之間的互動幾乎為零,甚至還帶著一點陌生和恐懼。牠的狀態看起來非常疲憊,走幾步就喘得厲害,懷疑已感染心絲蟲。這樣的情況,對比特犬原本強壯的基因來說,格外令人唏噓。

因為比特犬屬於列管犬隻,許多單位和團體都不敢實際介入。我們追著相關承辦人員卻沒有進展,最後我決定親自登門。當下也老實說,有點佩服自己的勇氣。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見到飼主。飼主坦言只是因為朋友繁殖的小狗,才隨手領養一隻,卻從未真正了解這個犬種需要什麼條件,甚至不知道狂犬病疫苗必須每年施打。

我們沒有急著批判,而是耐心傾聽,並一步步說明比特犬的需求。從環境改善、疫苗施打,到行為與健康管理,我們嘗試讓飼主明白:飼養不是單純「餵食、給水」就好,而是需要全方位的理解與責任。

為了改善眼前的困境,我們很快募集到一個大鐵籠,感謝熱心民眾的捐贈。我們帶著工具與鐵籠到現場組裝,為牠打造一個專屬的休息空間。考量到飼主家門前是開放空間,附近小朋友常會經過,安全上不能改成更長的鏈繩,我們只好想出折衷方式:在籠子側邊加裝帆布,既能遮蔽烈日與干擾,也能避免牠突然衝出嚇到人。當改造完成、準備離開時,比特犬從一開始撕牙裂嘴的吠叫,轉為輕輕搖尾歡送,情緒明顯柔和下來。飼主看在眼裡,也因我們的努力有所感動,答應會盡快帶牠去施打狂犬病疫苗與健康檢查。

處理動保案件並非可以很快速的就有大改變,我們仍在與飼主建立關係與溝通,希望可以持續推動狗狗有更適當的飼養活動空間與方式。

給所有飼主的提醒

每一次案件都讓我們更深刻理解:飼養動物前一定要三思。比特犬是需要高度活動量、嗅聞、啃咬、行為管理與健康照顧的犬種。如果環境不足、缺乏正確刺激,就很容易出現異常行為,最終演變成棄養或虐待。狗狗本該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不應淪為彰顯地位的象徵,更不是被利用的鬥爭工具。

比特犬屬於列管犬隻,飼養上有明確規範:

+ 飼主須年滿 20 歲,並具完全行為能力。

+ 必須向地方主管機關登記,並取得許可。

+ 飼養環境需符合安全,不得危及公共安全。

+ 外出時必須繫上牽繩、戴上嘴套,並由成年人陪同。

這些規範不是束縛,而是保障。比特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牠們的飼主,以及願意為牠們負責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