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尼,被民眾在某處住宅區裡發現,總是被鏈綁在住家停車位的一角,牠身上乾淨的樣子,看起來不像被疏於照顧,但常年生活在戶外,沒有遮蔽休息的空間,這樣的反差,引起了關心動物的民眾注意,因不便溝通,他們選擇聯繫協會協助了解。
訪查時,環境除了只有飲食水、沒有遮蔽空間,生活範圍整潔,維尼對人親近、溫和的反應,少了許多戶外犬常見的焦躁與吠叫。牠的眼神裡帶著信任與期待,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這樣一隻有連結、有照顧痕跡的狗,卻不是住在家裡?也好奇是甚麼原因讓飼主做出這個改變;飼主說,狗其實是女兒飼養,但因為有了新生兒,家裡空間也不足,所以就將維尼移到室外飼養,知道無法再給牠過去那樣的照顧,開始考慮送養。女兒一開始很不捨,也因送養並非立即可以完成的,所以先用狗籠改造了一個躲避空間,讓在等家的期間也要有能好好休息的空間,後續飼主說維尼很少進去,但協會希望的是讓動物有選擇的機會,即使如此,還是請飼主一樣提供。


協會持續訪談與溝通,協助飼主處理內心的糾結;終於,飼主決定簽署放棄飼養的同意書,讓協會可以曝光,替維尼找新家;很幸運的——維尼在很快的時間內就媒合到新的家庭,在互動過程也很順利,在兩年多的訪查期間,終於讓維尼走上了另一條溫柔的路,還多了一位同伴一起生活。
案件中的改變,一開始可能是糟的,所以才會被調查員們介入,但堅信著後續一定會出現好的改變的信念而努力;但成就一個好改變,不一定是調查員的能力,只要是願意嘗試幫動物發聲,都會是「開始」;飼主會因為別人的提醒發現自己的錯誤、或擔憂別人的關注而開始改變,無論飼主的動機好壞,只要關注、勇於提醒、友善溝通 就可以集結成很大的力量,讓動物們的處境得以改善。
願每個動物的善終,都不只是終點,而是一段美好過程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