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廢棄老屋中,調查員發現一隻被長期關籠的狗狗。牠被飼養在狹長的鐵籠內,空間非常有限,籠中僅有一盆水與空碗。看到有人靠近,狗狗立刻搖尾巴、興奮地想要互動,透露了渴望陪伴與關注的眼神。
飼主告訴我們,曾經讓狗狗在安全範圍自由活動過,但因為狗看到人會衝出去嚇到路人,因此就將牠關起來,也說反正自己即將搬家,覺得改變很麻煩。調查員向飼主說明,狗狗的興奮反應,多半是因為缺乏足夠活動、與人互動而導致。長期關籠不但會讓狗狗變得敏感、容易吠叫,也可能出現焦躁、破壞等問題。更重要的是,狗狗也需要選擇與活動空間,才能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
調查員鼓勵飼主在還沒搬家前,就開始為狗狗創造更好的環境,在籠外設置鍊養空間,讓狗狗能自由走動,並逐步建立與飼主之間的信任與默契,飼主在了解後,也願意嘗試做出改變。



當天,調查員協助將狗狗改為鍊養方式,鍊長也調整到不會衝出門外的距離,避免再次嚇到路人,也陪狗狗散步嗅聞,多了一次外出的時間。
調查員也觀察到狗狗的指甲短短的,了解到飼主兩三天會騎著摩托車帶狗狗到附近公園放風,當天帶狗狗散步時經過摩托車旁,還自動地跳上車,調查員鼓勵飼主外,也更推廣每日定時的外出,是狗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能幫助牠消耗體力、減少焦躁行為,同時也讓飼主更了解牠的狀態。
不過,因狗狗長期站在鐵籠條上,腳部已經有些微趾間炎的情形,調查員跟飼主說明,關籠狗只能踩在細鐵條,沒有一個舒服的地方可以休息。為此,我們與飼主一同清理籠底排泄物,並協助鋪設銅錢地墊,讓狗狗能有更舒適的空間。
調查員也再次提醒飼主,每天的清潔、固定的散步時間,都是基本照顧責任。後續調查員會再持續追蹤犬隻飼養狀況以及環境豐富化,讓狗狗的日常,走向更有樂趣與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