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這個空間,大家有什麼感覺呢? 好亂、好陰暗、悶熱中混著一股騷味,地板還黏黏的,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很難想像,這裡竟然是六隻狗狗的家,這樣的環境,牠們每天怎麼熬過來的?
看到這個空間,大家有什麼感覺呢? 好亂、好陰暗、悶熱中混著一股騷味,地板還黏黏的,是我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很難想像,這裡竟然是六隻狗狗的家,這樣的環境,牠們每天怎麼熬過來的?
牠是小莉,原以為在工地奄奄一息的牠,被飼主帶回醫療後可以重生擁有幸福。但,隨著現實中接踵而來的困難,活潑好動的小莉因為家中不堪磕碰的老人,飼主只能選擇將小莉關進籠中長期限制行動——變成了調查員最不願意見到的局面。
先說,調查員不鼓勵長期鍊養的行為,也不是想要公審誰。只是,在飼養前沒有想好,迫於飼主無法提供合適的室內圈養空間,狗狗只好被養在室外某個角落。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協助改造鍊養環境,幫狗狗爭取最大化的活動空間,也想跟大家分享使用圍片的改造案例,若您碰到類似的動保案件,也可以複製相同模式。但說到底,本質仍然是長期鍊養,bad唷!
大家好,我是Churro,我不記得我生活了多久,只記得很久以前,我主人把我交給現在的飼主,告訴我晚點來接我,但他就再也沒有回來。於是,我就在這裡一直待著,一年又一年……
「小朋友覺得狗狗很可愛就養起來了。」這種飼養動機都是在幼犬可愛的時期,且再舊式觀念裡,狗隨便養都可以活,所以當最初堅持飼養及照顧的人消失,其他的家人對於狗狗並不喜愛的情況下,狗狗就會開始被迫遠離人的生活空間,進入無盡且孤獨的牢籠裡;也變成僅有在餵食時或陌生人靠近才有反應的狀態,沒有良好的互動,狗狗不知道怎麼向人類表達開心,吠叫聲在人類感受中,成了兇猛的表現。
第一次見到「來發」,對牠的印象是「兇到不行」,牠被關在一個不大也不小的籠子裡,一靠近,牠會立刻露出牙齒,表現出強烈的恐懼和警戒心,就連飼主都不太敢輕易靠近牠。我們詢問飼主,來發本來就這麼兇嗎? 飼主搖搖頭,開始說起來發的故事。
妖嬌是一隻被外籍移工因故搬家而遺留下來的生命,出於善意,後來由現任移工接手照顧。然而,隨著工作與現實壓力,移工自身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條件已經相當辛苦,照顧妖嬌變成十分不簡單的事情,最終不得不尋求協助,希望為妖嬌找到更適合的家庭。
詢問住戶說這些被鏈綁起來的是誰的狗,大家紛紛搖頭:「這不是我們的狗」,下一句接「牠們是流浪狗,因為會追雞,所以才綁起來養著」,欸,抓到,飼主責任低落就是這樣,不認為自己是飼主,就不覺得應該有必要付出,一被要求改善,只會雙手一攤:「我也沒辦法,不然狗你帶走」,問下去說要幫忙送養,卻又改口說需要看門。
長期被籠養的黑豆與白豆,雖然在不足的活動空間與不足夠的社會互動下長大,但對於每次調查員靠近互動,總是開心搖尾巴撒嬌著同時也令人心疼。長時間#活動空間受限 , #缺乏運動 以及 #缺乏愛與陪伴 ,不當飼養讓牠們身體體態逐漸變差,甚至出現皮膚與關節問題...